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这篇总结的目的不在于告诉申请者某种特定的申请方式,也不在于体现我有多厉害,而在于给那些还在迷茫、困惑中挣扎的人们,那些因为加权不够、英语成绩不够而不断由于的人们一个肯定的答复。可以,我做到了,有人做到了,所以你也可以做到。

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

记得大二时曾有一个学姐跟我说:“你不要觉得现在你生活中看到的种种限制,生活中的种种妥协都无法接受,等到你到这个时候你也不得不考虑这些方方面面,你会觉得这些是正常的”。然而到现在,我仍然不接受她的“正常”。我更坚信的是文章前的那句阿甘的妈妈曾经说过的话。

不可思议

Gap,一年从零开始准备,GPA 81,EE 申请 CS,第一眼看到这样的背景,对比目前收到来自 CMU 的四个 offer (MSIT-Mobility, MSIT-SE, MSIT-ESE, Ebiz),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

回顾这一年,我曾经很多次想过我收到满意的 offer 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表情。当我准备英语的时候,当我向朋友们解释我为什么要出国的时候,当我考试前一天临晨的三点无法入睡的时候,当我每天晚上十点从图书馆骑着死飞经过寒风和月光的时候。然而,但我真正拿到 offer 的时候,我的心情却出奇地平静。我脑海里浮现的是 Augustana 的 《Boston》,那是我无数次面对的景象,站在满是人群的都市里,眼前看到的却是反射出耀眼阳光的无垠冰原。”I think that I’ll go to Boston, I think that I’m just tired … no one knows my name”

痛苦

我曾经放弃了非常有价值的实习机会,那里有一群我一生也不会忘记的有意思的人;曾经因为出国而不得不跟前女友分手,因为我无法接受两个人身处异国的状态;曾经放弃很好的一群创业伙伴;也因为出国错过了可能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一次的毕业活动;临近毕业,因为和学术会议的时间冲突,我计划了半年甚至连机票、旅馆、海洋馆都订好的台湾行也不得不放弃;然而比起这些,独自奋斗在一条自己都无法预料结果的路上产生的强烈犹豫状态是最让人痛苦的。当一个人长时间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的时候,当现实一次次敲打着自己的选择时,理性会被重重怀疑所包围。我曾经怀疑过自己的大学是否应该这样过。如果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大一就开始为出国做准备,大二开始准备英语,大三开始写论文,现在的结果是不是会更好?曾经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加入团队,团队的时间对自己的意义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状态,一旦一个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过去,开始否定自己曾经坚信的选择,他的意志世界也会开始坍塌。所幸我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本能让我能够很快忘记经历里绝大部分不愉快的经历。在无数次拿着筷子的思考,躺在床上的思考,洗手间里的思考之后,我终于找到和合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过去。这就是我的过去,一切我经历的,选择的,同时也包括我做错的。这些让我成为现在的自己,成就了一个 GPA 很差但却经历丰富的我,成就了一个经历曲折但却越来越乐观的我。大部分人通过某种方式成功并不意味着用其他方式是不能成功的。虽然坎坷,但这条成功之路是可行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既然出国之路这么痛苦,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呢?为什么要顶着家里的压力,朋友的质疑选择出国这条路呢?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对于每个历经千辛万苦出国的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他们也一定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的答案植根在我的特质里:我是一个不接受妥协的人。如果我认定一件事情重要而且是对的,它一定会被完成,可能中间会因为某些原因把计划搁置,但是我一定会在某个时间想起这件事情并把它完成。说到这里,其实我大二就想过出国,然而当时给自己的答案是”一定会出国,但是貌似现在时间不太够,别人都是大一就开始准备的,现在开始准备太晚了(大二还嫌晚,当时是怎么想的啊!)”。然而,但是的这样一个答复不仅没有打消自己的念头,反而像牛皮纸一样包住了火苗,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历的丰富,出国的念头越烧越大,终于在实习快要结束那几天爆发,我终于再也无法控制住冲动,在房间里踱步了整个下午,第二天就把想法告诉了同事。

尽管我出生在一个出处都是妥协的家庭里,小到生活的细节,大到人生决定,我却不愿意妥协于任何事情。I want to go abroad, because I want to find a place where I can influence the world with the biggest impact. 在我的出国准备过程不断深入时,我也发现大多数有想法的人出国的目的和我是一致的。我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某些侧面很敏感,国内的环境直接或者间接地带来非常多的限制,人际关系、世俗观念等等让我没法纯粹地做一件事情,我需要到国外寻找更大的可能性。我不想妥协于这些限制,也不想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这些我觉得不重要的地方(当然,如果有一天环境变了或者我的关注点变了,我也会回来)。我非常反感的一种论调:”现在的环境你仍然可以 xxx 啊”。对,即便是在受限制的环境下我是可以 xxx,但是为什么不把自己放到更自由的环境里,让自己有限的时间去关注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呢?我想到国外更自由的环境去培养我的兴趣,寻找自己的潜力,同时让自己的能力最大化。

对,那里并没有保证会有我想要的环境,那里并不是每个人的天堂,但是山的那头有光亮照进来,至于那是一颗太阳还是一场火灾,我更相信那是太阳,与生俱来的直觉告诉我那是太阳,从小到大我就是寻着这股光亮走到了现在这里,我也要靠着这股直觉走到山的那头。“而且你还这么年轻,有什么好怕的呢”

收获

最大的收获:当你认定要做一件事情时,你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抽象,非常平常,但是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事情往往都可以用一两句无比平常的话概括。

我准备出国时,除了一个想法什么都没有。经济上、成绩上一片惨淡。没有收入,大二开始就没有正经上过课,三年没有学过英语,甚至因为变量的命名拼错单词被批评好几次,没有任何研究经历。最大的压力来自身边的人,他们或出于关心,或出于对自己能力的不确信,最终都不约而同地劝阻我出国的想法。抱着这个想法,我在和整个世界战斗,找实验室,创业,丰富自己的经历,从零开始学英语,早上距离闹钟声两分钟时自动爬起来,中午不敢睡超过二十分钟,我从未想到过自己可以做到这些。然而我确实做到了,当你认定一件事情足够重要,即便难度再大,也是绝对可以完成的。

Be Critical

在申请过程中我们会听到各种声音,他们可能来自跟我们差不多背景的申请者,或者来自更厉害项目的申请者。”加权没过 85 就别考虑这个项目了”,”xxx 学校不会看文书的”,”你这样不行的”,各种 No No No, 对于一个刚开始了解这个领域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或者阻挠。其实他们这么说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并没有编造任何内容,只是说出了自己通过 general path 成功的经验而已。而作为有劣势的我们,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打击,也为了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就需要用 critical 的态度去看待这些”过来人”的经验。当你批判性地看很多观点时,你会尝试质疑很多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会开始思考这些观点背后的成因。比如说,为什么要写 personal statement。很多人把这个当做申请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文件,把自己的经历罗列在上面就行。但是我们批判性地思考这个问题是我们会发现 personal statement 的最终目的是帮助 professor 更好地评估申请者的信息,他们需要知道的不只是一些 static figures,同时也需要你更加丰满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背后的推动力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当思考到这里时我们就很容易想清楚,哪些项目看重 personal statement 以及有些项目为什么不看重 personal statement。看重 personal statement 的项目大都是很 practical 的学校以及对实际能力有较高要求的项目,因为他们没法只通过 static figures 看出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一些项目不看重 personal statement 是因为一方面申请者的数量太多而通过分数筛选申请者的素质已经都很高了,他们的 personal statement 区别并没有很大;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在 personal statement 中充斥夸大的、俗套的内容行业做法降低了 personal statement 的可信度。再深入一层,如果一个项目看重 personal statement,我可以怎样增加自己的申请对 professor 的吸引力:尝试找到 professor 看重的那些没法用 static figures 展示的侧面(technical details, diversity),用各种方式强调自己的这些侧面(比如 portforlio,personal website 等,在 experience 背后传达出自己对行业的思考)。

The Power of Friend

不管是自己身边的朋友们,那些在申请中和自己身处同样环境,愿意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的人们。生活方面,因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同时我决定后面自己负担生活费用,所以提前找好基友借了一笔钱,这笔钱支撑着我这半年的生活所需,没有他的帮助,整个过程会崎岖很多。同样重要的是来自朋友们的慰问和照顾,虽然没有选择跟我一样的人生道路,但是伙伴们都很努力地站在我的角度给我提供来自同龄人的建议和安慰,这些对于一个正在和未知战斗的人来说是莫大的动力。另一方面的帮助来自申请过程中具体的环节。选择项目过程中来自室友和校友的亲身经历和建议,写文书过程中认识的 seventeen, 超哥。有趣的是我发现了留学服务这个行业的一些独特现象,也和 seventeen 有过很多有意思的探讨,从她的个人经历和坚韧乐观性格里获取到源源不断的动力,she is a really persistent, opitmistic and unique girl。出国的这个人群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群,他们比大多数人更加努力,更加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成果,更加懂得”未来”和”想法”的价值。在这个群体里我也有幸认识了很多让我深受折服的人们,谢谢你们。

—— 2016 年 3 月 24 日

三个月前埋下的知乎彩蛋:收到心仪的 offer 是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