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第一个月就过去了。上飞机之前对当初憧憬着的这片土地曾有过无数幻想。教学楼会是怎么样?三年没上课的我面对呼啸而来的课程会是什么反应?这片诞生了无数神奇人物和事物的地方会给自己怎样的影响?在一群工科男里自己的厨艺是否可以带来一些不同?短短一个月里,大多数的疑问都很快有了答案。

安全感和生活方式

这一个月里对生活质量的容忍程度让自己都感到惊讶。曾经每天晒太阳喝咖啡的自己突然开始每天八点半起床一天学习十四个小时,曾经为了吃一餐饭纠结一上午的自己突然将就着炒个饭凑合一天,也不记得活动范围多久没有超出过学校和住所一公里了,然而每天的重复和重复并没有让自己感到厌倦,这份执着像是无尽的油井,支撑着整个人的运转。在找到安全感之前,我的生活是保守的,几乎没有娱乐,没有休息,没有工作和生存必须之外的任何事情。我不确定这种生活方式是否可持续,但我可以确信的是目标不远了。

平凡和不平凡

这地方看上去和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和其他地方一样难吃的餐馆,街上一样不时有乞讨的人,虽然和自己过马路的行人里可能有某个顶级实验室的教授,但他们的穿着并不会有什么不同。身份的不同在这里并不能非常明显地被区分出来,在我们能看到的那部分里,院长和前台职员的不同可能主要是他们进了不同的办公室。言语,自信,穿着,收入这些在国内会是非常明显的身份标识在美国被弱化,尤其在这个很喜欢把平等摆到台面上的国家。学生从中最大的收益莫过于平等的交流机会,同样的课堂里,教授被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甚至很多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比老师高,哈哈哈哈)同时每个学生也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经常出现的是在国内可能会被批评为蠢的问题也被很和蔼地详细地解答。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在国内却不太容易发生,不平凡也体现在这里。

态度

对待学习这个过程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首先是授课者对教学的态度,我没有了解过教授们备课的过程,但是从课堂表现上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对自己教的内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Search Engine 课程里老师能够很自信地说课上讲到的哪些策略被哪些公司使用着;学生提到的任何代码问题,老师都能很快分析原因并做出改正。对于不懂的地方他们可以很自信地说 “Sorry, I don’t know, but I am sure that can be figured out soon”。一手创办几个国际顶级会议的教授每节课都主动问学生的反馈并每学期修改课程计划。Piazza 里也几乎有问必答,这种勤恳和自信出现一个学术界有很高地位的人身上让人尤为印象深刻。

同样端正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或是迫于严格的课程要求,或是被身边紧张的学习氛围感染,几乎每个人都很卖力地学习。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厉害,而是他们身边有更厉害的人,这种显性或是隐性的差距感时刻驱动着人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环境

借用 “Mobile Pervasive Computing” 里的一句话:“真正的科技是无处不在却又无法明显被感知的”,真正有效率的学习环境也是无处不在却又不容易感知的。学校里各种各样职业的人们忙碌着,只为了能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除了怎样把作业做好(对中国学生来说还有食物的口味)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为了避免影响行人,校园警卫大部分都骑自行车,校园卡坐市内公交免费,晚上回家有巴士接送,各处的打印机,直饮水,绝大部分地方靠校园卡都可以自助出入,这些都不特别,但没了其中任何一样都会多很多不便。这一切都努力地运行着,只为了我们能更少的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自信

另一方面的收获是自信,作为一个非 CS 专业,尝试过各种开发方式但很少深入研究底层原理的开发者,能够在这里补足一直缺失的 CS 知识,更充分地理解整个系统的运行原理,开发过程中会多很多自信。除此之外这里高压环境下锻炼出来的技能也是自信的来源。一周看十篇论文的同时从零写一个基本的搜索框架和一个微博网站,经历过这些之后在大多数技术问题面前自己变得更加从容。在这里,任何方面的技术问题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学习途径或是寻求到帮助,足够的关注度投入下,绝大部分问题最终都只是时间或是方式问题。

———— 2016. 9. 22 夜